可怕,距离上次写生存战略居然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半的时间,更可怕的是自从我开始写这个系列已经不知道第几次用时间的感慨来开篇了。还记得七年前在萌购实习的暑假,第一次感觉一转眼的时间7、8月就过去了,街上又出现了熙熙攘攘的海事大学的学生们,我站在电梯口说「人生第一次觉得暑假过得这么快」,旁边的囧神扭过头说「等你真的工作了再回头看才知道什么叫快」。
现在我也知道了,七年也好,十七年也好,果然都只是偶尔停下时的一个回头罢了。
为什么生存战略更新的频率越来越低了?
其实我还算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几乎每隔三五天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思考最近的人生如何,之后的计划如何,之所以这么少会把思考落到文字上,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一年年下来总是会发现写到纸上的东西最后变成现实的少而又少。一个人如果既有能力又有思想,那他应该是幸福的,他会想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并且一件件去实现它;一个人如果没有能力,但是也没有思想,那他应该还是幸福的,他只要沿着社会给他安排好的路线,认真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最怕就是一个人能力不够,却有很多想法,毕竟有太多的事不是一个「努力」能就能解决的,你读了书,试着去理解了那些伟大的前人教给你的道理,看到了人生最美好的样子,然后发现那种美好遥不可及,这种感觉真的很糟糕。如果回头看那些没能实现的小理想时,又不小心看到自己曾经充满向往写下的激励自己的话,那大概就是雪上加霜了吧。
所以这大概就是这些年来我越来越不喜欢写生存战略的缘故,回头来看,能做到的事总是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根本不需要你去写什么东西来激励自己。而做不到的事,虽然思考了很久,写成了文字,最后也依然不会有什么改变。
水王在第一季网络观察室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不用花钱,也不用受什么罪就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哦?什么方法?」「认命」。
在一条的两年
万万没想到一条居然成了我迄今为止工作时间最久的地方,虽然也只是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上一次写生存战略时正是我刚离开了B站的温室,失去了情怀加成,工作变成了机械的朝十晚七,每天都没什么干劲。于是我在网上投了很多跨国招聘的IT公司,像微软谷歌这种大公司都直接石沉海底了,相对小一点的Booking、Line两家公司给了我机会,不幸的是我表现得都不够优秀,两家公司都没有要我。这之后没多久,离开温室的焦虑期过去,又进入了新的倦怠期,工资稳步上升,后端同事们都好像忙得焦头烂额的工作量在我前端这里依然比较宽裕,除了CTO偶尔搞思想工作引发各种政治谈话和无意义加班时会让我觉得非常不爽,其他时间其实我都只是安分地当着一条嘴里喊着要死了但其实内心无动于衷的咸鱼罢了。
CTO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你们做开发不要只是看着需求文档写代码,要知道每个功能的实际场景,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怎样让每个功能做得更好」,这不禁让我想起我还负责B站空间的时候,每次上线大迭代之后我都会兴冲冲跑到微博贴吧上看有没有人讨论新版本的改动,每个功能每行代码我都了然于心。而去了一条之后,我只希望Prd上清楚的写明按了这个按钮会发生什么事,至于这个按钮给谁用,为什么按了之后要发生这些事,我真的一毛钱兴趣都没有。
虽然每天都像咸鱼一样活着,但是不得不说一条确实给了我非常丰厚的报酬,上次写生存战略时我的收入刚过税前一狗的大关,到离职前已经变成了税后一狗。再加上虽然平常时不时被纪委教育不要天天都这么早下班,但是总得来说在互联网行业我还算是相当轻松了。种种「还算不错」叠加在一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转眼又两年时间我都沉溺在舒适圈里原地踏步了。在这种松散的清闲中,我甚至还利用上班摸鱼的时间写了一个摸鱼专用的B站客户端,其实透过挤时间写客户端这件事你应该还能看到一点点我这条咸鱼被摆在地上晒干时尝试挣扎跳跃一下的躁动的心。
下一步
我终于还是要出国了,这么多年都没能以工作的方式直接出国,最后还是曲线救国选择了留学。我出国的想法一直非常坚定,甚至我来到上海七年连个暂住证都没办,就是因为我从没想过要留在这座城市。关于我为什么一直这么坚定的想要出国,其实也和从小到大看了许多历史书有关,很多事在历史上重复了太多次,以至于那位先生刚一上位我就嗅到了他想要加冕为王的气息,想逃离中国的想法也在这时埋了下来。15年年中我得到Kayac的offer有机会去横滨工作,但是权衡再三之后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加入b站,虽然这个决定我现在依然觉得非常正确,但是错过这个时机之后我确实再也没获得其他直接出国工作的机会。直到去年传来郭嘉即将修仙来允许那位先生连任的消息,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个深埋多年的想法到了不得不执行的时候,毕竟我也已经走到了30岁的路口,以后可能更加没勇气做出改变。
于是,在收集了很多资料,对比了大部分发达国家,以及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因素后,我选择了去加拿大温哥华留学,念一个1年的post-degree diploma,门槛低、时间短、学费少,并且加拿大还是个相对而言比较欢迎移民的国家,搁置了六年之久的肉身翻墙计划终于还是启动了。不过我也不是那种觉得国外就是天堂,歪果仁都是天使的傻白甜,选择念一个价格便宜的学校,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我觉得加拿大生活不适合我,我可以随时放弃学业回国,那样也就是损失几万块钱和几个月的时间而已,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来说可以说成本非常低了。
至于如果觉得加拿大挺好的想要留下,那就得看到时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其他
写完这些回头看了看第一段,发现有些散发负能量了,这不是我的本意。其实我的人生并没有很糟糕,过去几年我也是认真完成了每天的工作,然后用闲暇的时间去尽量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正是因为工作做的还不错,所以才能得到加薪的机会吗?并且去年还点亮了弹吉他的技能,也还算是丰富多彩了。人们到了三十岁的年纪如果还没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难免会有些焦虑,我这样也算是正常吧。
到今年7月我就要整整炒股满十周年了,经历了两轮牛市两轮熊市,我还没有回本,但是这些年我越来越感觉到对投资的理解日渐清晰,如果今后能找到正确的路,这倒是一项真正可以托付终生的事业。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四十岁时每天游山玩水,弹弹吉他唱唱歌,拍几个vlog,然后打开手机看今天挣了钱还是亏了钱的美好生活了(醒醒。
这些年另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我确实越来越「开朗」了,这个开朗不光是从物理上,也很明显地体现在心态上。还记得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整整三个月我最远只走到了小区的东门,大学的时候在无锡住了四年硬是连雪浪山和灵山大佛都没去过,和小然出门吃饭的时候想到要叫服务员过来点菜都有点害怕(是真的)。之后大约在11年的寒假,有一天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没饭吃,看着窗外的印象城突然就感觉这样的人生实在太无趣了,连个饭都不能好好吃,那应该是我的第一个转折点,从那之后我瞬间就开朗了许多,至少去店里吃饭再也不会担心怎么和服务员搭话了。第二个转折点发生在去一条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非二次元的团队里工作,可以说是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社会人」。相比二次元的阿宅们,社会人们普遍更现实更复杂但是也更加积极向上,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虽然很难说上具体的点在哪儿,但我自己深刻觉得与BOSS组的同事们共同工作的两年时间让我也变得更正能量了许多,现在每天笑脸的时间应该比三年前多了有20%吧?w 总之,这些年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开朗了,这让我很开心。
结语
也过了贴一张水晶公主大声喊生存战略的年纪,也不想再写一些现在能让我感到激动但过些年回头看又没实现的大目标了。为今之计比较现实,就是尽快找好房子、4月去西藏玩一圈、然后出国、8月份之前再刷一次雅思分数、确保在Winter Semester之前从语言班转到专业课,以及,有可能的话尽早尝试在加拿大工作立足,就酱。
时间不停向前,远大的目标实现不了也罢,只希望下次回头,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